二十四孝

二十四孝

善事父母是做人的根本道理。孔子諄諄教誨學生,為人子女必須克盡孝道,他還特地為曾子寫十八章的孝經,從此孝行儼然成為規範世人立身處世的言行準則。到了漢武帝,更令各地方官推舉孝廉以掌理政事,直到清朝還稱舉人為「孝廉」。

幾千年來,孝一直被奉為百行之先,元朝郭居業就收集了歷代二十四位特立獨行的孝子,上有帝王公卿,下有婦孺傭人,不分貴賤,無論男女,編輯成書。這些人物事蹟,經過長期.的醞釀,漸漸被神格化,又加上地方戲曲的渲染,故事更為生動感人,廣泛流傳於民間,家喻戶曉,把教化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一、孝感動天

虞舜,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,父親馨叟再娶,後母偏愛親生子象,對舜苛刻虐待,常常藉故要置舜於死地,舜不但不記恨,反而更加孝順。真誠孝心感動了天地,連山中大象也來幫他耕田。

帝堯知道了舜是孝子,就把女兒嫁給他,晚年也將天下大位讓給舜。

二、親嘗湯藥

西漢文帝,劉恒,是漢高租劉邦的兒子,早年封為代王,就在這時候,生母薄大后得了一場大病,他不分晝夜細心照顧飲食,湯藥必先親自試嘗,就這樣殷勤服侍了三年,母親終於康復了。也因為他的賢孝獲得朝中大臣的擁戴,登上了帝位。

三、嚙 心痛

曾參,字子輿,跟蹤孔子週遊宋國。有一天,突覺得心中隱隱作痛,急忙向老師孔子辭行,匆匆趕回家。母親一見兒子回來了,又驚又喜,說道:「你出外遠遊,我很不放心,於是咬破了手指頭,好讓你知道我惦念的心情。」孔子讚嘆說:「曾參精誠大孝,可以心傳萬里。」

四、單衣順母

閔損,字子騫,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,父親再娶,又生了二個小孩,後母袒護親生兒子,歲末天寒,他們都穿著暖和的棉袍,而子騫只披著薄薄的蘆花衣在寒風裡打哆嗦 。有一天,這件不平事被父親察 覺了,一氣之下就要把後母趕出門,子騫委婉地說:「母親在家只不過是我一人受凍,一旦母親不在,那我們兄弟三人都要飢寒交迫,日子就不好過了。」一席話,終於喚回了後母的良心,一家和樂融融。

五、負米養親

周朝仲由,字子路,家境貧寒,三餐所吃,無非是那些甘薯、雜糧和野菜,常常不辭辛勞遠赴他鄉,帶回白米來奉養母親。後來母親去世了,子路也在楚國當了官,出入有車,隨從百人,平時宴客盡是山珍海味。他時常慨嘆說;「有心想要再跑到百里之外,背負一些白米回來孝敬母親,可惜母親已經不在了。」

六、賣身葬父

漢朝董永,家貧如洗,日子本來就不好過,這一年,不幸又死了父親,連一口棺材也買不起,只好寫了賣身契,換些錢回來安葬父親。他辦好喪事就要到主人家去當奴工了。在途中遇到一位俏姑娘,這位小姐很大方,要求董永娶她為妻,董永欣然答應。見過主人家,他要董永織成三百布疋才准許回家。這位姑娘身手靈巧,十天工夫就完成了任務。在回家途中告訴董永說:「我本是天上織女,因為你的孝心感動上天,天帝命令我下凡來幫助你償還這些債務。」話說完化成一陣清風,轉眼已不見蹤影。

七、鹿乳奉親

周,郯子,雙親都已上了年紀,眼睛也看不見了。有一天,老人家忽然想要喝鹿乳,郯子左思右想終於拿定主意,將鹿皮披在身上,混入深山鹿群裡,想趁機擠些鹿乳,不料還沒看見群鹿,倒先碰上獵人。獵人見鹿心喜,取箭彎弓正要發射,好在郊子眼尖及時站起呼叫,獵人收了箭,一臉訝異驚問原因。鄰子一五一十地實情實說,鄰子至孝獵人嘆服。

八、行佣供母

東漢江革,小時候就沒了父親,家裡很窮毋子相依為命。那年天下大亂,江革背著母親,打算逃難到他鄉。經過長途跋涉舌乾口燥,江革讓母親在樹陰下休息獨自去找泉水,不料卻被強盜逮個正著,江革流著眼淚告訴強盜說:「我這條命並不足惜,遺憾的是我的老母還在樹陰下等著喝水哩。」幾句話淡化了土匪的戾氣,也保住了一條小命。後來,江革逃到下邳,辛勤賣力幫人打雜做苦工,將勞力所得全數用來供養母親。

九、懷橘遺親

陸績,字公紀,三國時代吳郡人,當他六歲的時候有一天隨著父親到袁術家作客,陸績順手拿了三枚橘子藏在懷裡。臨走的時候向袁術跪拜辭行,一彎腰,藏在袖裡的橘子掉落在地上。袁術說;「你來作客,怎麼連橘子也要帶走呢?」陸績說道:「我母親很喜歡吃橘子,是要帶回家孝敬老人家的。」小小年紀就有這份孝心,在座的客人都很欣賞他。

十、乳姑不怠

唐朝長孫夫人已經上了年紀,牙齒脫落連食物也咬不動了,長期營養不良体弱多病。她的媳婦唐夫人,每天一大早梳洗打扮後就到後堂去奶,就像照顧嬰兒一樣,數年如一日從沒間斷,從不發一句怨言。幾年後,長孫夫人康復了,告訴全家人說:「但願世世代代,子子孫孫,都能像媳婦這樣克盡孝道,我就心滿意足了。」

十一、恣蚊飽血

晉朝豫章人吳猛,家境清寒連蚊帳也買不起,每到夏天夜晚,蚊蟲群出令人徹夜難眠,於是吳猛就先脫光衣服任由蚊蟲咬叮,等蚊子吃飽了血,好讓父母親舒舒服服一覺睡到天亮。吳猛一生修道濟世,世人都尊稱「吳真君」。

十二、為母埋兒

漢朝郭巨,河內人。父親死後,兄弟三人分家產,郭巨把財產全讓給二位弟弟,日子過得很艱苦。這一年,歲收又不好,眼看母親常把食物留給那才三歲大的孫子,心裡很難過,於是就暗地裡和妻子商量,決定把小兒子活埋,免得再和母親爭食。心意已決,抱起小孩,含著眼淚就往野外跑。郭巨選好地點奮力一鋤頭挖下去,鏘然有聲,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甕黃金,上面還刻了字「官不得取,民不得奪」。莫非是上天要賜給孝子?

十三、臥冰求鯉

王祥,晉朝人。早年母親就去世了,後母心地不慈,常常小題大作,分化他們父子之間的親情。那年冬天,母親突然想要吃鯉魚,要王祥去想辦法。天寒地凍江水都冰封了,那能捕魚?王祥躊躇了一會,毅然脫下衣服躺在冰河上,心想:只要冰一融化就有可能捉到魚了。就在這時,堅厚的冰塊劈拍作響,竟然自動破解,驀然兩條大鯉魚應聲躍出江面,王祥心喜過望,捉起魚回家孝敬母親。

十四、搤虎救父

揚香,晉朝人。十四歲那一年秋天,隨父親到田裡去收割小米,路過一處僻靜小路,忽然樹叢中跳出一隻白額虎,張牙舞爪,就撲向黃香的父親。說時遲,那時快,老人家閃避不及右手已被咬住了,老虎拖著就要往樹林裡跑,這時黃香手無寸鐵,奮不顧身,一聲大吼,使勁抱住虎頸掄起拳頭就打,老虎竟然給嚇跑了,終於救了父親一條老命。



十五、棄官尋母

朱壽昌,宋朝人。當他七歲那一年,母親劉氏因為受不了嫡母的欺負,決心離家出走。後來朱壽昌奮發求進,到宋神宗時候已經當了知州。他時時惦念著五十年不相見的母親。有一天,他毅然辭官和家人告別說:「這趟出門,假如找不到母親我就永遠不回來」。老天畢竟不負苦人心,母子終於在同州地方相見,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了。

十六、嘗糞憂心

庚黔婁,南齊時候當縣令。剛到任沒幾天,忽然心驚膽戰,坐臥不安,於是就請假回家。一進家門,原來是父親突然得了一場怪病,據醫生說:「假如糞便是苦的,那就還有一線生機。」黔婁毫不猶豫,手捉糞便往嘴裡送,味道竟然是甜的。黔婁傷心落淚,跪地禱告上天,願自己先死,來換回父親的壽命。父親的病果然日有起色,漸漸康復了。

十七、戲采娛親

老萊子,周朝人。侍奉雙親無微不至,雖然老萊子已經七十三歲高齡,但是在父母親面前還不敢稱老,平時在家還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棠,打扮成小孩的模樣,在雙親面前嬉戲玩耍,有時還裝扮成小孩子提著大水桶,顛顛搖搖地跌倒在地上,那滑稽模樣逗得父母親哈哈大笑。

十八、拾桑供母

漢朝蔡順,年少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,母子相依為命。當王莽篡位的時候,兵荒馬亂,五穀不登,蔡順只好到野外撿桑葚來充飢。有一天,他被土匪逮到了,土匪問他:「撿了這二袋桑葚套做哈用?」蔡順說:「這一袋紫紅熟透的比較甜,要帶回家孝敬母親,半生不熟的這一袋比較酸澀,我自已吃。」強盜聽了,非常感動,送給蔡順三斗白米,另外又加上一只蹄膀。

十九、廚枕溫衾

漢朝黃香,九歲就死了母親,他感念母親撫養慈恩,時常暗地裡傷心落淚,於是侍奉父親更加殷勤。夏天裡,酷熱難眠,黃香就先廚涼了蓆子,再請父親入睡。冬夜,天冷風寒,他就先窩在床上等棉被暖和了,好讓父親就寢。村裡的人都稱讚他,劉太守也特別表揚他的孝道。

二十、湧泉躍鯉

漢朝姜詩,夫妻兩人都以孝順名聞鄉里。他的母親最喜歡喝江水,吃鯉魚。夫妻二人,每天不但要長途跋涉到江邊汲水,還得撈魚回來孝敬母親。有一天,房子後面突然冒出一股清泉,味道有如江水,同時隨著泉水,還躍出兩條鯉魚來。鄉人都說;「這是上天給孝子的恩賜。」

二十一、聞雷泣墓

王裒是三國時代魏人,字偉元,他的母親平生最怕打雷,一聽到雷聲就發抖。母親死後王裒就擇地安葬,每遇風雨交作雷光閃電,王裒就跑到母親墓前跪拜禱告,抱著墓碑含淚說:「兒子就在這裡,請母親放心。」王裒一生並不貪圖功名富貴,終身隱居山林收門徒教育學生。

二十二、刻木事親

漢朝丁蘭,十五歲就沒了父母。長大後為了感念父母養育之恩,他用木頭刻成父母的形象,每天早晚都來敬拜追思。但是他的妻子卻很不以為然,偷偷地用針刺破木像的手指頭。說也奇怪,那木偶像一看到丁蘭竟然流下眼淚,手指頭也淌出鮮血來。丁蘭非常訝異,暗地裡調查,這才發現原來是太太搞的鬼,一氣之下就把太太趕出門了。漢宣帝很讚賞他的孝行,封他為中大夫。

二十三、哭竹生筍

孟宗,字恭武,是三國時代人,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。那年冬天,母親病得很沈重,一點胃口也沒有,眼看就要餓死了。有一天,母親突然想要吃竹筍。他不敢怠慢匆匆跑入竹林。但聞北風呼號,把竹葉刮得沙沙作響,那有竹筍?孟宗遍尋不著,不覺抱住竹竿嚎淘大哭,正傷心流淚的時候,驀然腳底下隱隱蠕動,低頭一看,林地裂開了,縫隙中竟長出好幾根竹筍來。這幾根竹筍果然治好了母親的怪病。於是後人就將冬天生筍的竹子,取名為孟宗竹。

二十四、滌親溺器

黃庭堅,宋朝人。他是進士出身,哲宗時當過知州,高官顯貴,奴婢成群,但是侍奉母親的雜務,都要自已動手,每天早晚一定為母親洗滌便器,不分寒暑從不假手佣人。他在文學上很有研究,書法上也頗有名氣,號稱山谷道人。